阳光照耀在乌干达——阳光种子行动志愿者张文怡采访记

 

阳光照耀在乌干达——阳光种子行动志愿者张文怡采访记

刘玉梅

在这个火热的8月,阳光照耀到了乌干达。

乌干达是位于非洲东部内陆地区,以农牧业为主,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个国家。全国文盲率很高,教育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今年8月,阳光志愿者张文怡接受世界大学生“AIESECNGO的招募,自愿到乌干达参加为期45天的“儿童和妇女”支持志愿活动。10月,刚回到上海的张文怡跟阳光种子分享了她的此次非洲之行。

身材娇小,看上去柔柔弱弱,从小被父母捧在手里疼爱的张文怡要独自去非洲!这总是会令人多少有一点担心的,特别是疼爱她的四位祖辈爷爷奶奶一致反对;可是,有着自己想法和理想的张文怡,已经决定要自己去面对所有将会遇上的困难了。临行前,她也有过些许担忧,但是,她的坚决说服了父母,她的母亲征求了阳光种子行动团队的老师,回答是:如果一个女孩现在不能去实现自己的愿望,那么以后就凡事后瞻。而且,现在,她的想法已经向我们证明了她的勇敢。

去乌干达是在北京的校园里报的名,其中一个动机是,参加国际志愿活动将得到最广泛的认可;在班级中都不这么出头露面的张文怡就这么在校园内的摊头上报了名,不久通过了面试,原来说去非洲,没想到的是被分配到从无了解的乌干达,但她并不孤单,因为有AASU其他志愿者的陪伴,同组有一位香港同学,而在这个点上,几年前还有一个中国学生来过,当时她就想:中国学生这么多,可是少有参与国际志愿活动的传统。还好有乌干达当地人民的友好陪伴,"非洲之行其实自上路就是一个人,陪伴我的只有英语和在农村学的一些Lusoga(当地部落语言),但不错的是,我从不孤单,太多的朋友们谢谢你们一路相伴!"–志愿活动的理想是最大的内在力量的支撑.

 刚到乌干达时,她被她所见到的一切震撼到了,“同样是人,却活得那么不一样”。大致了解了工作任务后,她迅速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加入Beads ProjectCandle Project ,来回奔波于镇上和村子之间。三天在城镇上去baby home照顾那里的孩子,三天住村上去村子上的小学支教。吃不太能吃得惯的食物,住当地的茅草屋,走尘土飞扬的路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没有厕所—-,但随身携带着志愿者的热情,爱心和微笑。

离别之际,女孩有太多不舍,乌干达的人,乌干达的一景一物,早已深深印在了她的心中,忍住泪水,大家用微笑告别。女孩说,她还会再回去的,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但是,她一定还会回去的。因为那里,是她最美好的回忆,永远的眷恋,也是她坚定向前的力量。

我问她此行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想要帮助乌干达,帮助非洲。她谦虚地说:“一部分吧。”然后着重强调“勇敢尝试,挑战自己。增加自己人生的广度,以后才能宠辱不惊。”幸运的是,她正一步步走向成功。“I have belief that education could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childrens life here and to the amazing land. NOTHING IS IMPOSSIBLE.”这就是那个看上去柔弱的女孩的简单信仰。

她带回来了阳光种子行动义买来的乌干达妇女手工制品,希望通过阳光将这些漂亮的饰品义卖,为乌干达妇女增加收入;她带回来了阳光志愿者服务社会,走向世界的心愿,希望阳光能照耀到世界上各个需要阳光的地方;她带回来了乌干达人民可爱,淳朴的气息,希望世界更加美好。

于是,阳光照耀在乌干达。

采访人:阳光网记者刘玉梅(右)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