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旧衣服里的慈善之道

一件旧衣服里的慈善之道

衣服, 年龄段, 紫外线, 德钦县

20110921 23:35
来源:红网

9月7,东南网报道了“厦门捐衣男丁维福挨家挨户收衣服、只为藏民不挨冻的故事,并公布了其QQ号。结果QQ好友迅速爆满,所建立的爱心久久2时间内聚集了近500名成员。大量市民要求联系丁维福,以便捐赠衣服、玩具等物品。910,丁维福及其同道在厦门市区设了两个收衣点,将收集的三千多件衣物装成61个麻袋,通过邮政特快专递分别运往四川泸沽湖大嘴村和云南德钦县云岭乡雨崩村。来自各阶层、各年龄段的市民争当义工,厦门环宇卫生处理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紫外线杀毒服务,邮政则低价提供空运。

又见爱心井喷的盛况,一如“7·23”动车事故后奔忙在救人现场和献血路上的温州市民那样感人。而就在此前,从郭美美事件到许云鹤案,一系列负面新闻令爱心慈善助人为乐等词汇遭遇严冬,以致慈善机构受捐数额同比锐减近九成,福州、武汉等地接连发生老人摔倒而无人敢扶的事件。可厦门捐衣群和温州献血点的爆满都让我确信:善心是一只不死鸟,纵有某些节点偶尔蒙尘,人类心灵深处对于真情和善念的向往依然汩汩流淌。

之河流从不缺乏源头活水,缺的只是疏浚河道的导航人。而河道不畅,无疑是河之大患。以上述爱心久久群为例,由于暂未联系到确凿可靠的新捐赠地址,后续活动方案仍在讨论中,让人感动之余不禁担忧:倘若爱心与善念只能停留在无组织的混沌状态,会不会又一次沦为速生速灭的台风呢?

河道不畅的表现之一是,许多人为怎样处理旧衣物而发愁。有心送人怕讨嫌,留在家里囤积成灾,直接扔进垃圾箱则暴殄天物。我们的民政、慈善机构基本不欢迎二手衣物,哪怕八九成新也不要,担心后续的洗涤、消毒、分发等环节太繁琐,运作成本太高。譬如汶川地震后就明文规定:要么捐现金,要么捐全新的棉衣棉被。那么,别人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呢?

曾在剑桥大学做讲师的刘瑜写过这样一个细节。某次,有慈善组织直接把两个折叠的大塑料口袋塞进她家,附信写道:请把你不要的、干净整洁的衣服放到这些塑料口袋里,并在XX日放到你家门口,我们届时会来领取,并捐给XX机构转卖……”慈善成为举手之劳,还有什么理由不照办呢。于是她如法炮制,晚上回来一看,果然被拉走了。那么这些旧衣服又被运到哪里去了呢?不是直接分发给灾民或穷人,而是送进了遍布大街小巷的慈善商店。剑桥小镇只有10来万人口,但各种慈善店铺星罗棋布。初来者往往疑惑:这儿怎么有这么多卖便宜货的旧货铺呢?原来,它们都是慈善组织的筹款渠道之一。

无独有偶,北美一些居民周末时会把不穿了的衣服挂在自家院子里低价出售,有不少人专程开车来买。而法国据说更简单,几乎一两条街口就有一个收旧衣被的小屋。人们把洗净的二手衣物装好,拉下滚轴把手,再把衣物放进去就可以了。有专门的车定期来拉走,高温高压清洗后,有的就地低价出售,所得款项存入慈善机构作为善款;有的打包运到非洲。各个区都有很多义工帮忙整理这些旧衣物,而申请当义工的人竟多到需要排队——当然,打麻将的人也就少了。

一边是灾难和贫困面前可用的善款严重短缺;另一边却是可利用的资源被白白浪费,无数人的善心与热心白白冷却。邻居们的实践已经证明:二者之间的断层绝非无法逾越,缺的只是成熟、发达、透明的慈善组织。那么,何不放开人为缠绕在它们身上的裹脚布,放手让其疏通从旧衣新主的河床,点燃人世间的温暖阳光?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