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逐彩云而南行——复旦大学“思源计划”第二期学员赴云南永平县社会实践纪实

201487日至819日,在校团委副书记刘岱淞、思源二期辅导员汪洋洋、沈逸超,以及思源二期助理辅导员澹台文赟和金琼的带领下,复旦大学“思源计划”第二期的学员踏上了前往云南省永平县的暑期社会实践之途。


从上海到云南,3000多公里的路程,思源团队一行31人辗转在36小时的硬卧火车、6小时的硬座火车和2小时的大巴上。在长达40多小时的火车之旅中,即使车厢的摇晃使人疲劳,思源的同学也抓紧时间细化调研方案,同时精心整理要传授给学弟学妹的学习经验。


8月10号上午10点,实践活动的第一天,恰逢鲁甸地震“头七”祭,思源二期的同学们自发组织默哀仪式,为云南鲁甸地震中遇难的同胞祈福。



下午,调研活动正式开展。思源二期的30名学员分成了6个小组进行主题调研,从6个不同角度对云南永平进行深入了解。所有小组都在出发前进行了周全的前期准备,提交了开题报告,制定了细致的调研计划。


第一组关注的是“以云南永平一中为例浅析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预测”,对多位永平一中的同学进行了家访,深入了解他们对于短期支教的想法,希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短期支教的质量。


第二组以“云南永平县曲硐回族文化城运营情况调研”为主题,不仅到文化城进行了实地考察,也和永平县政府旅游和宗教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


第三组从“旅游”这一角度切入,“浅析云南永平旅游资源现状”,结合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走访了博南镇花桥村、曲硐文化城、曲硐温泉、新光遗址以及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第四组以“马帮文化”为兴趣点,探寻“博南古道上的‘马帮文化’在如今永平县的影响”。他们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在曾经的博南古道上溯源,山路崎岖,而收获颇丰。


第五组将目光瞄准“永平白木瓜经济价值开发情况”,既采访了永平县农业局的工作人员,也在农业市场进行了非介入式观察,更亲自买回白木瓜进行腌制和品尝。


第六组选择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关注“发达地区第三产业在永平县发展的可行性”。他们针对第三产业总体情况做了问卷,访谈了小店主和路人,也了解了镇上规模大小不一的超市的运营情况。


在调研之余,思源学长学姐们也向永平一中的同学们传授了学习经验。团队学员来自不同的院系和专业,发挥了各自的专业优势,整理了自己的学科学习小秘籍,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16号下午,“思源计划”云南永平社会实践活动的闭营仪式在永平一中举行。仪式上播放了思源团队为同学们精心准备的视频。思源团队也唱响了由《在北京东路的日子》改编的《在永平一中的日子》——“相隔三千公里,我们不会忘掉你是谁,曲硐博南花桥杉阳,永平我爱你!”永平一中的学弟学妹们,也将他们的心意写在彩色的小纸条上。在仪式最后,他们也以一首《小酒窝》回赠给最亲爱的学长学姐们。


19日晚,在火车晚点14个小时之后,思源同学结束了52个小时的返程之旅,为期两周的实践之旅也正式落下帷幕。面对着上海潮湿的夜和车窗上氤氲的灯光,两周的时间不长,但每个复旦思源人都会铭记在本次活动中的点滴成长,对“受助、自助、助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两周的时间不短,因而我们更加怀念高原上一尘不染的天空和澎湃的云海,还有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