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一起——儿童家庭关怀”项目观察评估报告

 

 
心在一起——儿童家庭关怀”项目
 
观察评估报告
 
一、项目背景
 “心在一起——儿童家庭关怀”项目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强亲子之间的互动,改善和提升亲子关系。目前项目在四川的北川和都江堰等地开展。考虑到当地留守儿童[1]较多,很多学校的留守儿童占到1/3以上,这些儿童在幼年时期就和父母分离,由长辈或者其他受托人照顾,长期处于留守状态。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农村有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留守儿童在各地之间的分布很不均衡。其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四川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达到11.34%以上。
研究表明长期留守的经历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综合性的影响。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父母的陪伴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因而,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那些成长于父母和孩子在“时—空”上长期处于分离状态的家庭的孩子。本次“心在一起——儿童家庭关怀”项目即是根据四川当地的实际情况,基于孩子和家长互动的需求,开发和设计了“心在一起”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旨在加强亲子互动,促进亲子关系的提升。本项目虽然在设计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的家庭互动有一定的侧重,但“心在一起”小册子不仅仅适用于留守儿童家庭也同样适用于父母双方陪伴成长的家庭。“心在一起——儿童家庭关怀”项目希望能够介由此次活动使孩子和家长更多的了解彼此,更加的爱彼此,做到“心在一起”,奔向幸福的最终目的。
二、主要内容
(一)现场互动
1.      学生体验式活动
学生体验式活动共分两场,分别在新北川的安昌小学和都江堰的向峨小学实施和开展。“阳光种子”向两所学校共发放1600余本“心在一起”小册子。并对小册子的使用和意义开展了主题示范活动。活动主要围绕“心在一起”小册子与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互动。“心在一起”小册子的扉页上有一个放置全家福的页面,当孩子将自己的全家福夹在这本小册子里时,每个小册子由于拥有了全家福变得珍贵。这也赋予了每一个孩子的小册子一个独一无二的意义,使得这本“心在一起”小册子变得和其他的普普通通的小册子不再一样,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和内涵。小册子的内页分别有孩子可做的十件事以及父母可做的十件事。孩子和家长可以通过这简简单单的十件小事加强互动,增进了解,感受彼此对对方的爱。全家福的两侧有十个圆点,每做完一件事,孩子可以勾选一个圆点。这一设计增添了整个完成过程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孩子和父母可以完成的十件事如下:
孩子可做的十件事:
1.“全家福”
2.对父母的希望
3.告诉父母你的故事
4.父母的工作(地方/特色)
5.送父母礼物(自己制作的)
6.写一封信或画一幅送给家人
7.记得父母或爷爷奶奶的生日
8.了解父母/祖辈小时候的趣事
9.告诉家人“我爱你们”/“请好好照顾自己”/“我很想你们”
10.其他你想做的事情
父母可做的十件事
1.对孩子的期望
2.让孩子了解你的职业
3.告诉孩子外面的世界
4.写一封信给孩子
5.了解孩子的一个朋友
6.写一封信或画一幅送给家人
7.记得父母或爷爷奶奶的生日
8.了解父母/祖辈小时候的趣事
9.告诉家人“我爱你们”/“请好好照顾自己”/“我很想你们”
10.其他你想做的事情
在“心在一起”小册子内页,还有各色的贴纸供孩子们选择,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贴纸记录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点点滴滴,也可以记录自己的一些心里话。
“心在一起”小册子帮助孩子和家长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彼此,通过实际的行动来记录彼此之间的点滴。使得孩子们能够更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也可以通过这本小册子更直接表达出他们对父母的爱。它为所有的孩子和家长的沟通互动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得处于不同家庭情况下的父母和孩子都能从中获益,
借以感受到彼此之间的爱,使得心在一起。
2.      教师主题培训
教师培训的主题是《抗逆力:对“脆弱性”的保护》,主要介绍了抗逆力的相关概念,以及人在面对逆境时的不同的心理历程。并介绍了影响抗逆力的保护性因素和风险性因素,具体分析了受流动影响儿童的具体的保护性和风险性因素。介绍了可以培育抗逆力的相关活动,如逆旅先锋等。给出了已经成型的项目(香港社会福利署、香港教育署、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突破机构等多家机构发起的“成长的天空”计划),以便各位老师在实施活动过程中可以学习和参照。
(二)入户访问
事先拟定选取五组访谈对象,包含不同的照顾类型和不同的家庭情况的留守儿童。五组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姓名(化名)
性别
年级
照顾者
基本家庭情况
1
羽佳
三年级
祖母
父母在青海打工,有一妹。父曾婚,有两男上大学
2
远山
四年级
祖父
父亲在贵州打工,母亲未婚生下云海即离开。爷爷和云海关系存在矛盾
3
宁宁
一年级
祖母、伯父
父母在江西打工,有一个表弟一起生活
4
高飞
四年级
母亲
父亲在西藏工作,一个月回家一次
5
圆圆
二年级
父亲
不详
在家访的四组对象中:羽佳、远山、宁宁、高飞,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学习情况都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
其中高飞的家庭关系最融洽,亲子之间互动较多。高飞的父亲虽然远在西藏,但回家次数明显较其他几组访谈对象(基本一年一次)频繁,为一月一次。羽佳的家庭状况较好,但和父母的互动相较高飞家的互动较少。远山和宁宁家的家庭状况相对较差,但由于宁宁家奶奶的悉心照料,宁宁姐弟的学习积极性和性格较好,而远山家由于祖父和远山的矛盾导致的家庭关系的恶化使得远山处于一种半流浪的状态。这四组家庭的差异明显,其中的家庭问题不仅仅是留守的况状导致的,更多的是由于多种原因综合产生的。所以同样的是处在留守状况的儿童,其整体的情况各不相同。可以看到留守儿童群体内部分化明显,差异较大。
姜又春对湖南潭村的研究指出,留守导致的家庭成员在“时空”上的隔离虽然给儿童造成心理上、情感上的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并没有影响家庭的完整性和家庭成员(包括儿童)的认同感。[2]如高飞一家虽然父亲与高飞母女在时空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由于家庭的功能完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融洽,留守并没有对高飞的成长造成过多的影响。但在远山一家由于留守过程中缺少有力的监护人,家庭关系相对较差,远山的处境非常的艰难。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并发掘留守过程中更为积极的一面,在整体的家庭情况无法更进一步的改善的情形下,更多的注重家庭成员内部的互动,加强家庭成员的认同感,保证家庭功能上的完整性。使更多的家庭即便处于“时空”分离的状况下,但是做到“心在一起”,也能够使得家庭的幸福变得更加容易。且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儿童个体的发展,让儿童自己寻求自己所需,通过更多的阅读来找到自己的世界,拓展自己的空间,发展更为独自和自信的人格。
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系和居住类型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很多留守儿童的家庭由于经济状况或者家庭实际情况的影响其父母的职业状况很难改变,留守的处境难以改变。但不同的家庭关系和不同的照顾类型对的留守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母亲照顾的留守儿童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少,成长的更为顺利。
在我们对四组家庭的访谈中发现,几个家庭的孩子对于阅读都有明显的兴趣,但只有高飞家的阅读空间和课外阅读书籍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其他的几家则相对而言缺少阅读空间和必要的课外书籍。由于没有非留守儿童的样本作为对照且取样范围较少,因而无法具体比较二者的差异。阅读空间的大小以及阅读书目的多少直接影响了孩子是否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和更多的了解周边的世界,这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很多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倘若能够在阅读中寻求意义,发展独立自主的人格,能够相对的减少在留守过程中预先存在的种种风险,减少留守过程中的问题。(具体访谈情况见附件三)
(三)参观交流
在安昌和向峨小学开展示范互动之后,在地的校长和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安昌小学、向峨小学以及都江堰特教学校。对当地的教育环境、学校的空间设计以及一些实际的活动场地的安排进行具体的了解。
向峨小学在08年地震中受灾严重,现在的校园是灾后加拿大援建,全部建筑是木制结构,依山傍水。学校的硬件设施良好,环境清幽,适宜学生学习和开展课外活动,其独特的地势结构在设计和开展历奇活动时具有先天的优势。
都江堰特教学校在地震中同样受到影响,目前的校舍是香港援建,学校有学生100余人,教师30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