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民晚报》的报道《爱心种子,给点阳光就灿烂?–小型民间志愿组织探索如何“持续经营”》

爱心种子,给点阳光就灿烂?
小型民间志愿组织探索如何“持续经营”

日期:2009-10-20 作者:曹刚 来源:新民晚报    
特派记者  曹刚  撰稿/摄影

上海志愿者吴东阳与列队欢迎的学生击掌相庆  曹刚

在崭新的化学实验室里,三名初三学生乐呵呵尝鲜  曹刚

     9月下旬的一个下午,阳光灿烂。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第一中学初中部,新教学楼前,近千名师生济济一堂,列队等候几个远道而来的上海客人。
   
    16时25分,吴东阳踏进校门,见到眼前的隆重与热烈,着实吓了一跳——彩旗招展,掌声雷动,夹道欢迎,黑压压的人群中不时传来欢呼声。走在校园里,他很快融入欢乐之中,不时高举右手,与孩子们击掌相庆。
   
    长长的横幅高挂在教学楼前,吴东阳走近,停步细看:“上海‘阳光种子行动’——墨江一中化学实验室启用仪式”。

1 “抢救”49箱多余实验设备

    在上海,40岁的吴东阳是外企经理,从事化工行业;到云南,他是志愿者、“阳光种子行动”发起人之一,也是这次实验室捐助项目的负责人。
   
    几个月前,“阳光种子行动”的志愿者在云南考察,发现墨江一中教学楼刚建成,但新化学实验室却只有一个空壳子,内部设施的资金没法落实。
   
    吴东阳听到消息,决定出面协调,寻找赞助,并很快联系到一家专业化学实验设备公司。“他们积极配合,特意派专家到墨江考察,出资10多万元,提供并安装实验室主要装备。”
   
    7月初,又一个消息传来:浦东新区一所中学搬迁,要处理大批成色较新的实验设备。7月5日,“阳光种子行动”15名志愿者赶到学校。“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与吴东阳同行的乐怡介绍。她是“阳光种子行动”副秘书长、主要发起人之一。
   
    在 一家浙江建筑工程公司的支持下,志愿者在5个实验室里埋头苦干,及时抢救出49箱实验设备。“当天快递出运,5天后抵达墨江一中,包括6台全新显微镜、大 量生物标本、100多个酒精灯等许多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器材。”乐怡说,“有点遗憾,少量玻璃器材在运输过程中打碎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这类捐助活 动,经验还不足。”

2  志愿者出差,不敢留真名

    “阳光种子行动”很年轻,今年6月刚满一周岁。汶川大地震一个月后,10多名志同道合的上海志愿者走到一起,自发成立公益组织。
   
    “目的在于播撒友爱、理想、希望的种子;向地震灾区及其他贫困地区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提供平台,帮助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实现愿望。”秘书长辛荣介绍说。
   
    “小”,是这个新生民间志愿组织的特点。
   
    项目小。捐助实验室是涉及资金最多的一次活动。
   
    资金缺。没有固定赞助,缺乏募捐资质。组织内部日常开销全靠志愿者自掏腰包。活动采取项目制,根据不同内容,寻找个人或企业承包。
   
    志愿者少。现有百人,但远远不够。“活动集中在偏远地区,不仅需要志愿者有激情,更要实实在在地付出时间。目前没有一名全职志愿者,大家都只能利用业余时间。”
   
    辛荣和乐怡都是笔名。在云南,乐怡不止一次叮嘱:“尽量别提我,如果一定要说名字,千万不要透露真名。”担忧很实在——她有自己的工作单位,这次为“阳光种子行动”出差,代价是瞒着单位,请假一天。“让领导知道我‘不务正业’,影响不好。”
   
    活动当晚,乐怡婉拒东道主“多玩几天”之邀,执意连夜赶路,驱车近5个小时,凌晨回到昆明。因为她只有一天假期,必须坐第二天最早的航班回上海。副秘书长尚且如此,其他志愿者的苦衷不言自明。“只有更多志愿者加入,才可能有更多时间。”

3  第一颗种子,差点没发芽

    略显纤弱的“阳光种子”,第一次播撒时,就差点没有生根、发芽。
   
    去年6月初,刚成立的“阳光种子行动”想为地震灾区做些实事,请20个孩子来上海参加暑期夏令营。两周后,人员、场地、资金、内容,万事俱备,“东风”却没刮。都江堰市出台新规——所有中小学必须在6月23日复课。夏令营计划搁浅。
   
    “既然孩子们来不了,那我们就带着阳光和种子,去。”乐怡回忆,“广泛征求当地师生意愿后,15名志愿者组队到四川,倡议开展‘放飞理想’、赛歌、读书、讲故事、趣味体育等6项学生活动和2项教师培训活动。”
   
    6月23日,灾区复课第一天,在青城山镇九年制学校,第一颗“阳光种子”落地。
   
    全校39个班级、1500多名学生,折纸鹤、纸飞机,写下心中理想,在板房校区放飞。“不少人热泪盈眶,把代表勇敢坚强的心愿奋力抛向空中。”政教主任姚兵告诉乐怡。事后,他收集起所有的纸鹤和纸飞机,为学校珍藏这段难忘记忆。
   
    乐怡介绍,放飞理想的初衷,源自志愿者的先期考察。“和学生闲聊时,许多孩子表达了这个共同愿望。全程活动,都由当地学生主导完成,我们提供费用和指导。”
   
    7月19日至21日,夏令营在青城山脚下的板房校区成功举办。“当地学生主导,志愿组织辅助”的模式,在此后的“阳光种子行动”中,坚持了下来。

4  “千元计划”易操作复制

    “小”是弱势,也是优点。比如小项目里的“拳头产品”“千元计划”——有意向的赞助者,捐1000元创意基金,资助一项青少年公益活动。
   
    “这是我们的核心项目,千元看似微不足道,其实相当实在。”辛荣说,“道理很简单:越基层,越实际,越有效。”
   
    在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第二小学最近新添两套热水饮用装置,孩子们不用再喝生水了。
   
    在墨江一中,今年6月12日晚,上演了一台别开生面的英语晚会。《梁祝》《灰姑娘》《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好戏连台。由学生自导自演,全程英语表演。“我们提供专业评委和丰富奖品,演出很火爆。”乐怡笑言。
   
    在昆明市晋宁县,金砂小学启动“美丽窗花”计划,孩子们不但可以重回窗玻璃完好的教室里上课,还能贴上自己设计的别致窗花,女生宿舍也在新学期装点了崭新的窗帘和床单。
   
    7月4日,金砂小学的感谢信寄到上海,校长梁海春写道:“千元经费已收到。我们计划先修补教学楼破损玻璃,布置学生练习剪窗花,开学后组织比赛,把大家的小作品贴上窗。请放心,我们会做好这件事,让千元发挥最大作用。”
   
    随着“千元计划”逐个成功,“阳光种子”渐渐扎根。“千元模式,操作性强,便于复制;而且从当地学生需求出发,效果立竿见影。”辛荣坦言,小型民间志愿组织诞生容易,“持续经营”很难。“希望这种模式能为我们提供长久生存的动力。”

5  捐钱送信心,两条腿走路

    对“千元计划”,吴东阳有独特理解。
   
    “一 方面,有助于提高偏远地区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在当地孩子中培养小领袖;另一方面更重要,能帮孩子增强信心,他们通过活动会明白,只要自己学好英语、写 好作文,或读一本好书、有一个好嗓子,都能得到奖励,而且这一份鼓励还来自遥远的大都市上海。相信许多人会因此信心大增。”
   
    这 次捐助化学实验室,耗资10多万元,不属于“千元计划”。在吴东阳看来,同样重要。“小项目是核心,但也要兼顾一些大项目。”他解释,千元活动重在走进学 生内心,送去信心和鼓励,深受孩子们欢迎;而捐助资金较大的项目,则有利于迅速改变当地硬件设施,解决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燃眉之急。“和学生、学校、政府, 都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稳。”
   
    辛荣对此深有感触。“不少志愿者活动,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学校的反 感,如何避免,是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志愿者有天生的弱点:暂时性。有些人一到现场,就只顾拍照、做秀;一感动就许诺;一回去就忘得一干二净,诺言成了空头 支票。”辛荣认为,必须学会沟通,详细介绍活动计划、赞助商和发起人背景,以当地需求为导向,把意图明明白白告诉对方。通过平等讨论,设计活动,及时调整 方案,才能获得“双赢”的效果。

6  彩云之南不观景,逛学校

    在墨江,吴东阳一行匆匆逗留了9个小时,从中午11时到晚上8时。下午活动开始前,有3小时空闲。负责接待的墨江县副县长马丽琼提议,去几个景点逛逛。
   
    墨江有“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多个美称。它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北回归线穿城而过,被誉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全县约35万人口,双胞胎超千对,已连续举办5届国际双胞节。
   
    来到彩云之南如此特别之处,上海客人们却回绝了主人的盛情邀请,提出唯一要求:再去附近几所相对困难的学校看看,寻找后续项目。“有个普遍现象,很多人愿意捐钱,却担心资金去向不明。我们其实不缺钱,而是缺实在的项目。”乐怡说。
   
    当天下午,志愿者见缝插针,来到墨江县碧溪中学,见到了徐冰等5位上海老乡。他们3周前刚到,是金山区对口支援墨江县的第三批教师,支教一年。
   
    简单寒暄后,直奔主题:学校有什么困难?徐冰教计算机,负责管理全校唯一的多媒体教室,他说:“几批上海老师带来不少新面貌。比如,越来越多当地老师习惯多媒体授课。可惜多媒体教室太少,来我这里报名登记的老师,已经排到下个星期了。”
   
    “我回上海就联系,想办法找人赞助电脑和投影仪,尽快落实。”吴东阳接下话茬时,脑子里已开始盘算,该向哪些朋友求助。
   
    告别几位老乡,赶往墨江一中的路上,吴东阳和乐怡笑得格外灿烂,因为“前一个项目还没结束,下一个又有方向了”。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