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在太阳转身的地方 – 四月三日的故事

志愿者小雪和大朱

墨江,云南思茅的一个小县城,北回归线从这里经过。我从网上了解到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有万亩和恐龙同时代的桫椤林,还有一个双胞胎村。。。

2008年阳光种子行动项目在四川灾区的成功实施,让我们从今年开始考虑将一部分项目资源投入其他偏远的山区,初步锁定云南、甘南和青海。而我们的志愿者团队中恰好因为一个姑娘便来自彩云之南。

在年初的志愿者联谊会上,我遇见小雪,一个充满干劲和激情的云南美女,年轻的茶专家,也是我们这次考察行程的关键人物。后面经历的一切让我更加了解到,没有她和她那里一群呼之即来的铁杆朋友,我们绝对无法如此体验这次行程的精彩。大朱是北京广告圈里才华横流的设计师,朋友圈是个古道热肠的东北汉子。听说我要去云南,他二话没说拎着相机从北京过来,大大方方在我这边连吃带喝地住下等着出发了。

出发前两天,辛荣大哥给我们践行,然后一起准备了带给那边学校师生的小礼物,倪姐姐也发来鼓励的短信。万事俱备,愚人节一过,三个人立即启程。

云南接应邓总和小李

4月2号晚上十点多,我们在昆明降落。接机的是小雪的一位大哥,邓总。他把我们送到酒店后又热情地带着我们吃了最地道的过桥米线。我喜欢重庆人,幽默、健谈、开朗、坦诚。3号一大早,小雪的另一位朋友小李载着我们上了通向墨江的高速公路。他是地道的云南人,佛心仁厚,嫉恶如仇。行道中途,我的电话响了,是那边教育局朱老师打给我询问我们的行程,声音洪亮,后来知道他就是墨江县教育局副局长朱家伟。过了墨江高速路出口,便看到路旁两位等候在那里的老师,其中一位就是朱副局。在后来的旅程中,这位性格“红得发紫”的朱家伟大哥如数家珍一般给我们介绍墨江每一个学校,每一座村寨,每一个老师的传奇故事。

墨江第一顿饭、朱副局长和一个未解之谜

墨江县教育局郭伟局长和书记及其他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简要介绍阳光种子行动的历史和概述,以及我们此行的目的。小雪则介绍我们之前做过的一些项目以便让当地领导更清楚了解我们此行的具体目的。郭伟局长也向我们介绍当地的独特的哈尼族风土人情,当地学校的基本状况。宾主非常融洽,但当我们提出除了周边学校之外我们希望看到村小的时候,当地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似乎有些顾虑。这个谜,在第二天晚上我们终于揭开了。

简单饭后,我们怀着期待在朱副局的引导下驱车前往第一个考察目的地,双龙镇联珠小学。

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联珠镇

联珠镇二小中心完小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其中少数民族占86.32%,住校生共815人,占83.53%。学校吴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当地基本情况,配套设施和学生老师宿舍条件非常差。全校八九百人只有50多平米的食堂,下雨的时候同学们只能端着饭盆打好饭冲回教师和宿舍吃饭。而且由于是山上的学校,全校师生没有自来水引用,只能喝生水。记录下当地的实际情况后我们开始和老师同学们的座谈,最重要的环节是由当地学生准备的阳光种子行动千元计划申请演说,我请朱副局和老师们做评委,我负责提问,小雪负责总结,大朱来拍摄记录过程。题目是“如果我用一千元来策划”。

最初大人们的担心是山里的孩子在学校领导和陌生访客的环境里会因为紧张而无法进行发挥。但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仅有几分钟的准备,而且包括学校也不知道我们预先会有这项考察程序,这些五六年级的孩子演说声情并茂,项目主题明确实际而且富于创造力,应对艰难甚至诱导的问题对答如流。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姑娘想用一千元给学校买树苗,我设置了一个问题陷阱,问她为什么要花钱买,你们山上到处不都是树吗?她斩钉截铁地回答,这样可不行,学校外面的树是大家的,我们移进来别人就享受不到绿树带来的纯净空气了。我们为此报以热烈的掌声。

十位同学一共提出了九项建议,从给学校买扫把,修桌椅,到办化妆室买饮水罐,从计算项目实施所需要的物资,到如何去调查当地市场价格并争取打折,每个同学的演说都非常精彩。会后当地老师和副局长也非常激动,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一个志愿者组织用如此有趣的方法让大家发现原来自己的学生们有如此巨大的创造力!经过当地老师的评选六年级一班王仁庆买“饮水罐”和五年级一班赵晓芳“办化妆室”的计划获得第一第二名。其他同学的计划我们将进一步帮助完善,按阶段落实实施。

接下来我们马不停蹄地参观了青江希望小学和春申江小学,收集到了非常多的当地实际数据和信息。晚上和老师们一起联欢,一起唱哈尼族的山歌,一起为这些可爱的孩子自豪。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