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志愿者的草根性—答李大伟先生《捐助也要追求效率》

中国志愿者的草根性李大伟先生《捐助也要追求效率

李大伟先生在《新民晚报》(2008.11.09  版次:B-3)发表了《捐助也要追求效率》的文章,我是赞同他的心情和用意的,我也就是他文中提到的“大学同学”,作为志愿者完全是偶然,地震后,有热血热心肠的人找我一起做点事,于是我也想到了曾是“慨然高歌”的李大伟先生,因为他曾经是在80年代初,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那一夜,让沸腾的同学们扛着上街,跳上公共汽车顶上领呼口号的“学生领袖”嘻嘻。

6月初,我们一帮乌合的志愿者借李大伟先生的“六艺茶馆”举事,他是好饭好茶招待。我们讨论的是75邀请20位四川灾区的学生到上海过暑假。哪天为邀请那些学校,要达到什么效果,争得不可开交,本来么,白领多的地方多主张,又何况大家都是各个公司商号聚起来的,谁也不买谁的帐。所以李大伟先生当然中途退场读他的圣贤书去了,我也溜号和他聊了一个小时再去“总结”意见。的确,没有志愿者传统的活动,在礼仪之邦照样乱哄哄。最后是几个年届半百的“老团干”出来收拾局面,决定到地震现场去搞夏令营,同时不刻意选择地震情况惨烈的地区和学校。于是又有了15个志愿者成立“阳光种子行动”团队在719-21日到都江堰青城学校的当地举行夏令营活动。

中国志愿者的草根性决定了此活动的盲目性,缺乏效率是非常典型的表现,为目的和意义讨论没完,太讲政治了,根本不考虑志愿者活动的慈善性和奉献性,可以不讲形式的做好事和随意性,这些感受我在“你离幸福不远了”的“阳光种子行动”网站的发刊词中已作了说明。

要说说的是我的老学弟李大伟先生,他是成功的文化商人,《新民晚报》的特约作者,他可以不参加活动,但不妨碍他签出了5位数的支票支持了“阳光种子行动”都江堰青城学校当地举行夏令营活动。他可以积极参加了青城学校“暑假读一本好书,写读后感”,对学生撰写的读后感进行积极的评论,参加了读书活动的上海专家评论小组,同时通过李大伟先生他积极推荐,都江堰中学高一学生刘玉梅同学《那双手》文章得以在上海《新民晚报》1026B14版发表。同时他承诺对母校上海师大教育基金会每年捐赠10万元,聘请一流的教授,专对本科生举行学术讲座。

这就是李大伟先生,一个讲求效率的人,一个崇尚“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行”的人。

李大伟先生文章:

                       捐助也要追求效率

作者:李大伟  日期:2008.11.09  《新民晚报》版次:B-3

    自从商以后,尤其关注经济学,突然发觉,以经济的眼光看社会历史,可以洞察,以道德的角度看社会历史,反而雾里看花,正所谓:没有道德的力量是邪恶的,但没有力量的道德是软弱的。这个力量就是效率转化的能力。
    
这次地震以后,倘若我还是个书斋人物,以我的性格,可能慨然高歌、驾车远行,盲目地奔向灾区,追求自我实现,满足情感需要。今天,作为生意人的自我,首先想到的是效率。同样捐钱捐物,捐物,可能答非所问,成为鸡肋。所以我选择捐钱,让专业部门去选择,组织更多的消防武警、水电武警奔赴现场,比我这样热血沸腾的外行更有秩序更有效率。
    
读书人与生意人的思考角度是不同的。前者追求崇高,后者追求效率。效率是惠及社会,崇高彰显自我。
    
现在开始有公民意识的市民开始考虑,比如我的大学同学,一家银行支行的行长,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募集资金,组织地震灾区小朋友来上海夏令营,我理所当然成为他的募集对象,无论于公于私,义不容辞。
    
那天,来的都是知识白领,而不是出钱的生意人,主要讨论如何实施夏令营。于是书生意气开始诗意泛滥,让小英雄来,让父母双亡的子女来,让受伤的教师子女来,来干什么呢?每个人送手机,送电脑,让他们回去后,将自己十年成长纪录在网上,为此我们成立一个基金:种子。让他们参观上海一些景观,在浦东少年宫学习音乐,到南洋模范中学与同学联欢,夏令营的题目、也是宗旨:快乐成长,以后每年活动一次。
    
我是个直来直去的炮筒,当场就提出异议:我们接他们来上海干什么?如果仅仅是快乐,相对灾区学生,他们是沧海一粟,他们快乐,只是他们自我的感受,对他人、社会有何意义呢?上海并非新天地,新天地也不代表上海普通人的生活,南洋模范中学对上海绝大多数的中学生,也是可望不可即,它代表上海精粹,但不表现上海普遍,让灾区学生参观上海精华,其实就在误导学生,让他们片面理解上海,以为上海人都是躺在天堂等天上掉馅饼。
    
应该让灾区的学生参观孙桥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回去后对家乡今后的建设或有启发。看看上海的普通人家,知道绝大多数的上海人都是靠劳动为生的,应该请在上海开饭店、理发店、手机店、回收废旧物资,靠努力劳动成功的四川人讲讲奋斗史,知道唯有努力、劳动才能改变命运,而不仅仅是知识改变命运。现在,一讲到帮困,就是资助贫困的优秀学生,以为知识改变命运,言外之意,劳动不如知识,结果看不起劳动。但读书优秀永远是百里挑一,那么另外99的大多数呢?还是要靠劳动脱贫、劳动致富,但他们都被捐助者忽视了。我也开茶馆,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轻视劳动、迷信读书,以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其实即使能够读大学,近年大学生就业都成蜀道难,读书脱贫致富相对多数人只是真实的谎言,但劳动可以脱贫,却适宜身心健全的每一个人。
    
结果,身旁的一位女白领发言,说我们不是培养农民工,而是国家栋梁!
    
大厦的栋梁只需几根横梁,大量的是砖瓦、砂土,比例则是百分之九十,如果都做栋梁,那么就是一屋子的木头,没有承重的砖墙、砂土的基础,永远竖立不起来。
    
下半场我就悄悄地退出讨论,辩论就会伤人伤己,毕竟大家的愿望都是美好的。我在隔壁对老同学说:捐助,不是飞来横财,也是社会资源,应该追求效益最大化。最偷懒的捐助,就是出钱,最艰难的捐助,追求效率,像经商那样,追求最大的效益,但不是利益。我答应的启动资金不会改变,可惜不一定能用在刀刃上.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