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也中秋

好也中秋
中秋与国人是一种历史的情节,固定为时间的结,好象“结绳记事”一样成为无序世界的情感轮回的回音壁,回摆一下震荡一次心灵。
记忆中的中秋是奶奶给的,院里的小桌是父亲做的,大小不一的竹椅发出一阵阵孩子间嬉闹而摇晃的刺耳声,毛豆和芋艿是自家种的,自家做的月饼,糖馅的饼子热腾腾的端上来,糖水淌得嘴角发烫,文革前,家景稍好的人家也买月饼吃,但也只是悄悄的吃,没有看到过邻家孩子拿着月饼来“卖谗”的。有时母亲也会买七分钱一个的最小规格的月饼,白果和豆沙馅两种。一切为二给孩子,当然都抢百果馅的吃。父亲则在这个时刻从市里回来,手上一定擎着一大纸袋的苹果和梨,尽管是“修”过的处理水果,但难得可以尽着吃,五分一斤的水果从爸爸手中变出来,特别的快乐。要知道哪个年代(比《山楂树之恋》的年代相当),如果你有幸生一次病,享受的就是一个苹果三颗大白兔奶糖的待遇!所以那个孩子不盼中秋节呢!
店里买来的月饼只会送人给德高望重的老人吃,大多是得送了又转送出去的,所以又有送出去的月饼最后又回到了自己家,哭笑不得,但家家理解,从不戳穿的。奶奶有好几个弟弟,在她的抽屉中总有吃食,我算是从小她带的,总会在深夜有惊喜:奶奶会悄悄塞一块月饼给我。真是黑暗中的甜蜜—一直记得,所以在奶奶住院时,每次一定会带二两小笼馒头,而且一定是要喂她到嘴了—耳边回绕着奶奶喃喃的感叹—这个孙子好—-如何如何—-其实正是爱的回报传承。
最奢侈和贪婪的享受月饼的一次经历是插队以后,有了一个月几块钱的零用钱,第一次我恶狠狠地买了两个14分一个的大号月饼,先狼吞虎咽地“偷吃”了,再买了十个回家给妈妈。那是一个想起就有罪恶感的感受,但快乐的味道不会忘记!
“月饼成灾”是十年前开始的,不再稀罕的食品了,但这是与中秋有关的记号,还是会每届刻意准备好的,特别是需要打好心里的“结”—-给弟弟妹妹—给长辈们都备好一份,这也是亲不我待后必须尽的义务。至于家人则留着“哈根达斯”一盒表示最好的珍惜之意。
其实此时最好吃的还是刚出锅的鲜肉月饼,肉鲜汁多,皮酥面糯。我一定让小同事早起赶到著名店家,买个1-2百个,一半请同事,一半送给外资单位特别台湾人士,而且隔夜通知好早餐有鲜肉月饼—效果之好,屡试不爽!好的营销其实就与用心有关!
   今年的中秋与游学的孩子视频,与家人一起做饭做菜,规模小了,淡散而自然,人散后,泡一壶普洱好茶—再挑着人头回发着短信,总会发现几条意味深长,隽永智慧的,也一定有意外的朋友“拜访”来贺。
好也中秋,晾开时间的节,又重认真的打上,回忆好一遍,等着下一次的轮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