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PARK

      9月18日,笔者参加了德国康大-上海交大的"中德经济论坛"—-纪念两校近三十年来的合作.其中自80年代中期就开始的"中国上海高级企业管理研究班"连续举办了20期,(每年一期),即使经历了89政治风波也没有停止,是当时尽剩的两个政府背景下的文化交流项目之一.

     在八十年代德国的企业界出资,实际上就是要培养中国未来的管理层中的"知德派".让上海未来的管理者到德国担任实习经理二个月,我有幸成为第七期的学院.在交大强化了一年的英语和全英语教课的MBA的课程(MBA当时是极少人知道的名词).在90年代初就到德国实习.其中20名团员全部单放到各个企业,我参加了一个气动自动化企业(FESTO),和德意志银行斯图加特分行及柏林银行的实习,主要是每天一个部门的参与了解讨论,对英语的要求非常高,经常晚上忙到深夜准备第二天的TOPIC,但实在兴奋之至.

      那时柏林墙倒塌才半年,政治上很敏感,我是千辛万苦得到了这个机会,也正是这个机会,我亲自从柏林墙上凿下了一块水泥块,见证了这个历史和地方,开始深刻了解和欧洲和德国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特别要感谢派克教授的是,他是德国著名经济学教授,当年60刚出头(德国教授是68岁退休).负责整个项目的运作,除了要教我们宏观经济课外,还要组织最好的德国经济界教授来中国一人两周的授课.他的努力使德国的工商界提供了中国经理在德国的全部旅费和"补贴"(注意;中国厂长的工资才200元左右的月薪,他们给我们的每天补贴是德国工程师一个小时的工资:50马克,以当时汇率约150元人民币).

     因为我是这个班唯一的银行经理,得到的待遇和重视特别高.当初我在ABC银行,柏林银行是工商银行,对接待ABC银行有顾虑,派克教授在来中国的飞机上说动了柏林银行国际部总裁托马斯先生,说中国是农业大国,这个银行是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将来一定会有机会合作的,结果我参加了柏林银行的国际年会及实习一个月,是历届参加年会最年轻的中国经理,也是英语最好的一个.最后托马斯先生专门发了表扬信给我的上级,并在第二年建立了银行间的马克清算主要帐户,有空再回忆这段极丰富且影响人生观的经历.

    这次参加论坛,专门与派克教授回忆起当时的事情,80岁的人了还是非常的思路清晰的记取当时的情况,我们留了影,意外的是他不用EMAIL邮箱,希望我将照片寄给他,我答应第二天就送到他手中.

       我在第二天就送到他们手中—-一份感激和一份承诺.也是在学习德国精神后的收获:准时,一丝不扣的认真.

左图为我的DR.PARK教授,右图为与康斯坦茨大学前校长宗德先生的交流

左图为我的德高望重的老友大茗先生在主持分会场的演讲,右图为本人参与提问讨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