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无悔的选择(十七)墨江金矿游

赴滇支教之前,早就听闻云南素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称誉,到了滇南之后就有了更进一步的切身体会。墨江,是北回归线穿城而过的地方,美国一家权威杂志描述其为全球北回归线上最完美的一块绿洲,有绿色宝石之美称。而就在这座神奇回归之城的林莽深处,几百年来,墨江金矿也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2009年11月14,我们四位支教教师在学校车立华老师的带队下,步行前往10公里之外的墨江金矿。早上745分,我们一行五人准时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向目的地进发。一路上,可谓山路十八弯,看着相距很近的两座山头,却往往要花上一个小时才能到达。而我们今天走的山间小路纯粹是本地村民上山砍柴、背柴下山自己开辟出来的道路。国学大师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此时倒也觉得很是道理。

    一路上,我们一边欣赏着山路两旁的美景,不时停下脚步将美景记录在相机里,一边听着车老师讲述自己孩提时在山上疯玩的有趣故事以及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咦,这个形状的果实好像在哪里见过?车老师笑着说这就是你们所说的调料八角!,他指着路边的八角树以及树上的八角说到。喔!这就是我们平时一直见到的八角呀,原来是这样长的呀!八角,我想大家并不陌生,但想必大家都是头一次看到新鲜的八角吧!八角是八角树的果实,学名叫八角茴香,为常用调料。八角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又名茴香。颜色紫褐, 呈八角,形状似星,有甜味和强烈的芳香气味,香气来自其中的挥发性的茴香醛。八角是制作冷菜及炖、焖菜肴中不可少的调味品,其作用为其他香料所不及,也是加工五香粉的主要原料。

    路途中,我们也头一次见到野生的橄榄果。橄榄果,是哈尼人心中的爱情果。此果入口微有酸涩,反复咀嚼却又满嘴生津,回味无穷,正契合了哈尼族人的恋爱真情。为了保持这种美妙感觉,哈尼人将此果秘法酿成美酒,以永远铭记。产于墨江的野生橄榄果,富含多种维生素,所含橄榄素有清咽润嗓,缓解口腔溃疡等功效。特别对于扁桃发炎,嗓子发炎,清热下火尤为有效。既可作为绿色水果直接销售,也可制作果脯、蜜饯,这里甚至还将其制作成橄榄果酒销售。

    随后的路途中,我们又见识了野生棠棣等一连串的我们闻所未闻的野果名字。我们采摘着野果往嘴里塞,也不忘往包里放,算是今天的胜利战果吧!

    伴随着一路的欢声笑语,不知不觉我们已在山路上穿行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听闻已久的墨江金矿所在地。我们爬上一座被荒弃的矿山,四处张望去,只见对过山头上操作工支使着挖掘机将一座座 山头掏空,一辆辆拉矿石的卡车盘行在山间,将含金的矿石送往山脚下的冲洗场。

    站在金矿矿山的对面,车老师介绍说:墨江金矿是目前云南省最大的金矿床和 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 金矿位于墨江县癸(guǐ)能村与元江县安定村接壤地区,这里山高壁陡,金矿贮存在高海拔、方圆5平方公里的山峦中,矿石总量达上千万吨。而据《墨江县志》记载:墨江金矿在清道光年间,厂情大旺村,采金人数上千人,年产黄金2000两。至光绪末年,因硐老山空,办厂渐渐衰落,年产黄金仅百余两。

    我国的采金史源远流长。奴隶社会早期,劳动人民便从含金的砂砾层中淘洗出砂金,古称河金麸金,后来又根据砂金赋存地质条件的差异,分为水砂中淘洗的砂金和平地掘井开采的砂金两种。脉金的开采时代远远晚于砂金,大约起于唐代、宋代之间。

    然而,每两黄金的背后包含了数不尽的艰辛和泪水。唐代诗人刘禹锡把生产黄金的艰辛和贵族们的奢侈写入诗中: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看看时间,一点多了,该回去了!随手捡起矿山上的一块闪闪发光的小矿石,放进包内,也算是今天到此一游的纪念吧,更或许这是一块狗头金也说不定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