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头牛,他大概早死了。

《牛铃之声》剧照。牛通常只有15年寿命,而老爷爷崔益钧的这头牛整整活了40年,他老伴说,没有这头牛,他大概早死了。(南方周末资料图)

纪录片人自杀的过程,兴许是不错的纪录片

李忠烈生在乡下,长在乡下。少年时发奋苦读,考进了韩国排名前三的高丽大学,就读教育系。他从小喜欢影视,坚信自己就是这块料。毕业之后他扎进了影视圈,搞了几年动漫。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受电视台委托,李忠烈开始拍纪录片。

韩国很多电视节目都由外包公司制作。纪录片人接了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不说,电视台对最终作品还有诸多要求与限制。如果仅仅把纪录片看成养家糊口的工作,李忠烈也能活得不错。可随着拍摄经验的成熟,他越来越不能忍受戴着镣铐跳舞,决心单干。

起初,李忠烈瞄准边缘、奇特、不为人知的题材——煤矿工人、同性恋、算命先生……为了让片子更真实,他往往和拍摄对象同吃同住,努力让对方忘记自己是纪录片人。

但效果并不理想——同性恋者误认为他对他们有意思,算命先生渐渐起了戒心,怕他抢了自己的饭碗……纪录片人的原则——“不介入三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激情开始冷却,自我怀疑日益浓重,李忠烈甚至搞不清纪录片到底要怎么拍了,那段时间很绝望。

在韩国搞独立纪录片很艰苦,有人连吃饭、结婚的条件都没有。李忠烈倒是结婚了,还有一个女儿,可妻子越来越受不了这种缺乏安全感的生活,带着女儿离开了他。

快四十的男人混成这样,他心灰意冷,决意自杀,随即又想到:一个独立纪录片人的自杀过程,兴许是一部不错的片子。李忠烈在屋顶架起摄像机,整整半年足不出户,坐吃等死。当他心怀忐忑地观看素材,不由得大失所望,镜头中的自己像鬼一样,胖得不行。看不到凄美悲怆,看不到崇高的审美价值。李忠烈决定,先减肥再死。

就在他减肥的过程中,一位朋友敲开了他的门:我发现一位老爷爷和一头黄牛,要不要拍?

几年前他曾委托朋友为他寻找农村题材。多年一直拍城市边缘人,农村的事他自己都忘了。他从小生长在乡下,尽管努力进了城市,但心底一直有种局外人的感觉。朋友讲起老人和牛,我耳边马上就响起了牛铃的声音,那是我父亲和他身边的老黄牛。李忠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尽管农村生活困苦,但那些往事总能让他感到很优美很幸福。第一时间,《牛铃之声》这个名字就已确定。

李忠烈快四十岁的时候一度因为拍片心灰意冷,也是这头牛的故事救了他。 (南方周末资料图)

老牛死了,李忠烈活了

李忠烈从2005年开始拍摄老人崔益钧。78岁的老人始终不明白李忠烈想干什么,不想让他拍。老人有9个孩子,老大是位美术老师,与李忠烈算是艺术同行。在老大的劝说下,老人终于接纳了李忠烈。开机后,李忠烈努力不靠近老人,尽量藏起摄像机或远远地偷拍。因为一看见摄像机,老奶奶就要换上漂亮的衣服,两人都特不自在。

农夫崔益钧和妻子李三顺带着牛去看兽医。那头牛毛色斑驳,浑身褶皱,两侧牛角内弯,都快顶到脸。老太太说,牛角都已经剪过好几次了。

兽医说,牛顶多还能活一年。崔益钧惨笑着应道,假的。对这个判决,崔益钧并不意外,但就是不愿意承认。8岁那年,崔益钧因为针灸,左脚坏死,落下残疾。他生性勤劳,养活了9个子女。几十年来,老人带着唠叨的妻子和任劳任怨的牛,风雨无阻,在稻田里劳作不息。

9个儿女都接受了教育,也很有出息,都在首尔成家立业。但老人离不开乡村,每天都要让老牛架上牛车,晃晃悠悠地走到田里。无论耕耘还是收获,崔益钧都带着老牛一起按老传统干。他拒绝农药,拒绝机器,宁可跪着拔草,爬着用镰刀收割。他从不买饲料,而是自己割草喂牛。

老人爬上稻田边的小坡,割来蒲公英喂牛,老太太急了,那些蒲公英是她留着当药的。老太太抱怨丈夫对牛比对自己好,老人一意孤行。每当牛哞哞叫起,老人的神情都会为之一动。别人打农药,他马上给牛戴上笼头,怕牛吃到毒草……是养牛为了干活,还是干活为了养牛,已然不得而知。

老人身体越来越差,孩子和妻子都劝他把牛卖掉,安心养老。老人不得不牵着黄牛去牛市。牛贩毫不留情,说这牛白送都未必有人要。而老头开了个天价,500万韩元(合人民币3万元左右)。没人买,正合老头心意。

《牛铃之声》的投资者本计划拍摄一年,直到老牛过世。没想到老牛在老人的悉心照料下竟然活了三年。投资者跑了,摄影师跑了,录音师跑了……拍到最后,老牛离开世界的那幕,李忠烈是孤军奋战,一个人扛着摄像机,背着录音机。

回想当年,李忠烈感慨万端:老爷爷和牛,像药一样治愈了我的自杀倾向。

牛通常只有15年寿命,而崔益钧的这头牛整整活了40年。

那头牛走起来一步三摇,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倒下。崔益钧老人依然地固执地架上牛车,走在去往稻田的路上。乍看上去,老头有些狠心。可是到了地里,牛往往只是在田埂边吃草、休闲,而老头则四肢爬行,汗滴禾下土。此时老爷子的良苦用心不言自明——坚持走下去,就是坚持活下去。惟其如此,这只牛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老太太说,没有这头牛,他大概早死了。我敢说韩国没有任何一头牛驮了这么多柴禾才死。

3年跟拍,浓缩成79分钟。老牛死了,李忠烈活了。韩国影评界盛赞《牛铃之声》是在寒冷中看见绿色的温暖胶片。韩国总统李明博专门跑到影院观看,接见李忠烈时,李明博称赞他的影片唤起了过往社会的美好价值

随后荣耀不断,第13届釜山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首尔独立电影节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代表韩国参加美国的圣丹尼斯国际电影节……

带活了一个类型

对《牛铃之声》的成功,中国纪录片人羡慕异常。该片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但更惹眼的是,《牛铃之声》以相当于不到2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创造了近1.2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